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_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

第(2/3)页

丰富的盐泉制盐,得利颇丰,而陇右百姓也能吃到较便宜的盐,甚至周边的羌氐部落,也牵牛贩马来换盐。”

    “我曾向陛下献过一策,开中盐法,朝廷对盐专卖,民制官收,商运商卖。朝廷鼓励商人运送粮草军需要到边关,然后换取盐引,拿着盐引再到盐仓取盐贩卖。”

    开中盐法关键就是要朝廷先垄断控制盐,这样商人想要获得盐贩卖,那就得先帮朝廷运送粮草军需要到边关换引,或者是他们自己采买贩运粮草到边关换引。

    这个开中盐法的最关键,就是得让盐商帮忙的同时,得有足够的利益吸引,这趟下来,他们得赚钱,甚至可能得比以前赚的多,那才有积极性。

    之前武怀玉的这个建议,朝廷讨论论,但杜如晦等宰相当时反对声音较大,认为此法复杂,影响较大,执行也较困难,所以搁置了。

    如今武怀玉做了计相,他也不可能直接变出钱粮来,更没有那本事直接把大批粮草军需送到边关。

    食盐专卖,这是如今已经确定的新政策,也有了开中盐法的基础。

    盐专卖政策,在朝中也是受到一些攻击的,但李世民也知道国库空虚,为了解决财政问题,也只能如此。

    朝廷缺粮,那就盐换粮,朝廷难以承担运输和耗费,那就把他变成一个生意,让商人来。

    “具体之法呢?”太府卿韩仲良问。

    当初武怀玉上开中盐法时,韩仲良就是民部尚书,他也是反对者之一。

    “方法也不复杂,如今朝廷已实行盐专卖,各个盐场都实行民制官收,商运商卖的政策,与以前唯一一同之处,就是现在盐生产出来后,要先定等估价,然后专卖给朝廷,收入各盐仓之中,不能直接发卖。

    盐商也只能从朝廷盐仓买盐。

    现在不过是把直接拿钱到盐仓卖盐,改为先运粮草到边关换盐引,再去盐仓支盐。”

    “此法太过复杂吧?”韩仲良依然不太看法。

    “也不用全部都用开中法,我们先估算出边关所需粮草,然后张榜招商报中,盐商要先承接任务,然后自己采买或是只替朝廷运输,完成任务后换引,再到盐场支盐,最后贩卖市易。”

    开中的盐到时肯定价格要比直接到盐仓交税取引买盐要便宜一些,得让利。

    只要提前报中,就是把需要的粮草布匹等军需预算好,制订好折算的价格、运费,公开招商,比较公开透明,给商人留足利润,吸引他们承接。

    直接自己采办粮草物资等运到边关,还是只承担运输任务,都有不同的价格,朝廷最后都是折成盐引支付。

    “看似朝廷不花一文钱,既解决粮草布匹等军需,还不用承担运输,不用征召百姓,也不用承担路上耗费,但,就算盐专卖,可盐也是朝廷从盐场买来的,也还是花钱的,这不还得国库支出吗?”

    “那跟直接国库出钱采买、征民夫运输有什么区别?”韩仲良置疑。

    武怀玉的回答是官办改商办,能够更加灵活和有效率,官府征召一批民夫运输粮草支边,其效率是很低下,而且对百姓农耕生产等影响很大,但商人很多都是有现成的渠道、人手、车马等工具,他们效率更高。

    甚至他们采买物资等,也更灵活高效,这是事实。

    当然,开中法还能减少一些中间的环节,朝廷卖盐得钱,再采买物资,再征发民夫运输,这环节就比较复杂。

    直接改成开中盐法,报中招商、运粮换引、凭引取盐,朝廷要做的可就少的多。

    官府的效率成本,可是比商人高的多。

    开中所需盐之外的余盐,可以直接卖给盐商,不用运粮换引,但这个盐价肯定要高一些,利润得比开中法赚的少。

    这样才能刺激商人们运粮供边,甚至还能促使一些商人直接在边疆垦荒种地,到时直接就能以边地之粮就近开中换引,粮食运输本来最大的成本就是路上的耗费,尤其是远距离的,如果能够边地搞商屯种粮,那利润更高。

    这样结果就是商人得利,朝廷也得利,毕竟边疆地广人稀,需要开发,边疆镇守军队,更需要粮草。

    如果边地就能产出供应,这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34xiaoshuo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