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章_自古沙雕克反派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七十三章

第(2/3)页



  送进嘴里,皮薄馅多,施云声一[kou]吞掉。

  “味道很好吧?”

  孟轲眼带得意:“这是我小时候就有的铺子,百年老店,长安一绝。”

  她说罢扭头:“白砚觉得如何?”

  江白砚:“[kou]味极佳,多谢夫人。”

  叫夫人实在生疏。

  孟轲纠正:“是师娘。”

  唇边抿出浅淡一抹笑,江白砚道:“师娘。”

  纯然无害,安静乖巧。

  施黛给怀里的阿狸喂了[kou]元宵,瞧他一眼。

  在她看来,江白砚很厉害。

  从小家破人亡,又被邪修当作替傀,连正常的欢愉都感受不到

  。这样的境遇放在别人身上,铁定要成极端反社会人格。

  江白砚情绪稳定,除了偶尔往他自己身上捅刀子,始终温温柔柔,不见丝毫[yin]郁之意。

  想到这里,施黛心头一动。

  他现在,还会做自毁的事吗?

  她走了下神,忽然听身后一阵喧闹。

  “来了。”

  孟轲搓搓掌心:“店里的猜灯谜。”

  施黛顺势望去,几个红艳艳的灯笼在墙头依次挂起。店老板抬臂轻拉,第一个灯笼下方展开一张红纸。

  纸上用遒劲有力的字迹写下几个大字:

  【小白人着黄衣,腰弯弯甜如蜜】。

  施黛:……

  沈流霜:……

  长时间的沉默。

  不约而同地,桌前几双眼睛默默挪开,落在那道小小的明黄身影上。

  正弯腰低头吃元宵的施云声:?

  隐约意识到什么,施云声抬起眼,看清红纸上内容的瞬间,听一名食客扬声道:“我知道,是香蕉!”

  施云声:?

  你们才是香蕉!

  店老板慈眉善目:“答对了。正是蕉子。”

  话音落,扯开第二个灯笼下的字条。

  灯谜难度逐渐增加,从最初的多人秒答,到后来的全体食客抓耳挠腮。

  唯有一人是例外。

  一片寂静里,施敬承清润的喉音稳稳落地:“此字乃‘鲜’。”

  孟轲兴致颇足:“好样的!再来再来。”

  施敬承颔首,扬起嘴角。

  待又一个灯笼打开,不等旁人看清谜面,施敬承已道:“此物为‘蛇’。”

  孟轲给他喂一[kou]元宵:“为何是蛇?”

  施敬承乖乖咽下,不再继续答谜,耐心为她解释谜底。

  施云声:……

  这是他爹?他怎么觉着见到一只在他娘面前开屏的孔雀。

  “厉害吧?”

  施黛小声:“听娘说,爹是猜灯谜的天才,天赋冠绝长安城。”

  用孟轲曾经的原话来讲,是“上元节一霸”。

  施敬承着青衫,一副儒雅文人的打扮,之后接连解开几道最难的灯谜,引得食客们连连叹服。

  客人不知他是鼎鼎大名的镇厄司指挥使,其中几个闲来无事,笑着搭讪。

  施敬承倒也没架子,和孟轲一道,与陌生人相谈甚欢。

  吃完一碗元宵,浑身被热意填满,驱散冬夜严寒。

  离开元宵铺子,天[se]趋于昏黑。出门正对面,是一家衣庄。

  施黛提议:“去衣庄看看吧?”

  她笑了笑,轻快补充:“新年新气象嘛。”

  衣庄名为“子衿阁”,在长安小有名气。

  踏入门内,夜风被阻隔在外,施黛饶有兴致环视一圈。

  衣匣里的新衣裳还没穿遍,其实她对衣庄兴趣不大。

  之

  所以来这儿,是想给沈流霜和江白砚买几件冬衣。

  沈流霜一切从简,[xing]格懒散,因为在镇厄司里经常受伤,干脆囤了十几件相差不大的衣物在家,破一件换一件。

  江白砚总穿一身白,对布料也不甚在意,回想他穿过的衣裳,全是随处可见的款式和料子。

  孟轲猜出几分她的心思,随店小二转悠半圈,停在一件阔袖梅花纹深绿长裙前。

  “这件上佳。”

  孟轲:“黛黛可中意?”

  施黛若有所思:“大了点儿,适合高些的人。”

  那可不,毕竟是按照沈流霜身形选的。

  两人心照不宣,孟轲开始双簧:“也是。若要身量更高——”

  时机刚好。

  两人一齐回头,看向沈流霜。

  沈流霜:?

  “姐姐。”

  不等她应声,施黛已经黏上前来:“这身衣服适合你。试试吧?”

  笑盈盈的,语气像撒娇。

  沈流霜哪会不懂她和孟轲的意思,怔了怔,无可奈何轻勾嘴角:“好。”

  子衿阁可供试衣,沈流霜被店小二领去里间,施黛眼珠一转。

  江白砚缄默立在一边,神情淡淡,心不在焉。

  不笑的时候,他眼里莫名透出冷意,像藏匿的刃锋。

  施黛:“江白砚。”

  他闻声抬头,沉郁的冷[se]消散无踪。

  “你也买一件吧?”

  施黛理直气壮:“你看,今天我们都穿了新衣裳。古语有云,一家人要整整齐齐。”

  江白砚:……

  很有古韵的古语,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一刹那之前。

  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34xiaoshuo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